【学生工作】“逐梦黄河畔 扬帆运河行”——机械工程学部“红齿轮”实践先锋队社会实践札记(二)

发布者:杨阳   发布时间:2025-07-19   浏览次数:13


7 月 18 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机械工程学部“红齿轮”实践先锋队沿着微山湖运河沿线,深入南阳古镇、微山县博物馆、独山岛及韩庄闸,多维度探寻大运河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在实践中感悟千年运河的文明密码,解锁这条古老水道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

一、南阳古镇:运河千年烟火,古韵今风交织

第一站,实践先锋队来到了南阳古镇。这座始建于战国时期的古镇,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千年来中国漕运文明的兴衰,素有“江北小苏州”的美誉。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踏上古镇斑驳的石板路,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漕运时代。

在这里,传统手工作坊与现代电商驿站交织,船工号子与物流汽笛共鸣,历史古迹与现代房屋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南阳古镇专注于生态旅游规划,通过恢复古法蒲草编织、开发运河主题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二、微山县博物馆:运河智慧长廊,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第二站,实践先锋队来到了微山县博物馆。在这里,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系统梳理了运河的历史变迁。从漕运盛景的沙盘模型到治水工具的实物展示,从历代文人墨客的运河诗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航道整治影像,队员们多维度感知了这条“黄金水道”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

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大运河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通过参观博物馆,队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独山岛&韩庄闸:岛闸生态交响,现代科技与古代智慧的融合

第三站,实践先锋队来到了独山岛与韩庄闸。在独山岛,队员们登高远眺,欣赏到运河与微山湖交汇的壮阔景象。湖面上渔帆点点,与岸边的生态护坡工程形成鲜明对照,展现出运河生态治理的现代成效。这种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现代科技在生态治理中的巨大作用。

在韩庄闸,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分析闸体结构,与工程技术人员探讨智慧运河建设前景。这座现代水利枢纽与古运河河道比邻而立,闸门启闭间调控着南北水流,让队员们感受到了现代科技与古代智慧的完美融合。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看到了科技在运河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感悟千年运河,传承文明密码

此次“红齿轮”实践先锋队探索运河文化实践活动,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深刻体会到了这条千年水脉所承载的劳动智慧与人文精神。运河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其开放包容、创新求变的精神内核,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资源和发展动力。

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对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感受到了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继续发扬运河精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齿轮”实践先锋队的队员们在此次运河文化探索之旅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精神的力量。他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将运河文化融入血脉,将运河精神化为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版权所有 © 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部
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 邮编250353 鲁ICP备05046217号[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