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王厚生:科技领航,医疗体育与海洋能领域的创新征程

发布者:杨阳   发布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10


校友简介:

王厚生,男,1972年5月生,齐鲁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1级校友。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工程电磁场解析与数值计算、电磁推进与悬浮、超导磁体、海洋能发电、医疗及体育电气设备等相关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海洋能应用研究部。近年来共发表论文SCI/EI检索收录论文50余篇,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973/863项目6项,国家重大科技仪器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重大医疗装备预研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另外还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二等奖、专用项目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1项。

1.教育科研之路:从机械设计到磁悬浮的跨越

199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后,王厚生留校任教《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等课程。1997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专攻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硕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硕士论文”。2000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读博,研究动磁悬浮列车技术,参与上海磁悬浮示范线国产化项目,2004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后赴英国牛津Culham科技中心访学,参与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AMS02空间反物质探测国际合作项目”的空间超导磁体设计与地面模拟环境测试工作。2018年转至海洋能发电与应用研究部,成立海洋智能电气设备课题组。专业跨度旨在实现机电一体化。自202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图学基础》教学任务。

2.磁导航消融:精准医疗的技术革

新王厚生还参与了磁导航心脏消融介入治疗系统的研究。我国心脏房颤患者众多(超过1000万),导管介入治疗较搭桥和放置支架等手段具有伤害小恢复快等优点。传统的导管消融可控性差,对医生的操控技能要求高,心脏穿孔率1%-3%,普及困难,而磁导航消融技术可以将穿孔率降低到0.1%以下。

2011年,中科院电工所与乐普医疗、安贞医院联合申请国家重大医疗设备预研项目“磁导航心脏消融介入治疗系统的研究”获得立项。王厚生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导航电磁体的研制,主要包括4对极空间电磁体的概念设计、电磁场仿真计算、DSV场形控制、电磁结构应力与散热等相关研究,完成永磁导引头和导航电磁体的电磁与结构优化及其驱动电源的软硬件设计、磁体加工和安装调试等工作。2014年顺利完成动物实验,系统表现良好,获得现场操刀医生的高度好评,在2016年重大医疗设备联盟验收评审的十几个项目中得分最高,被指定为优先产业转化的技术项目。研发过程中的艰苦经历,让他认识到,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任劳任怨的付出精神,还要特别注重技术细节,任何疑问都不要轻易放过。

3.冲浪池研发:从零到一的奥运突破

2016年冲浪运动进入奥运会以来,我国也组建了相应的国家冲浪运动队和地方队。我国东南部虽然有较长的海岸线,但是因为大陆架结构及岛链的屏蔽作用,满足冲浪运动和比赛的浪源稀缺。因此开发实施人工冲浪池技术,满足国家队和地方队的训练和比赛,冲击奥运奖牌,变得非常紧迫。

2017年12月,中科院电工所承担了国家体育总局委托的第二代人工冲浪池研究与建设任务,王厚生作为课题和项目负责人。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在国内是从零做起,在充分调研世界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进展,2018年4月份完成了初步方案路线以后,采用实验研究与工程施工并行的策略,中科院电工所的缩比实验样机研究和河南濮阳市的人工冲浪池的施工同时展开。2019年4月份,我国第一座第二代人工冲浪池试运行成功,6月份接受了国家队教练和队员的现场试冲,分别与8月份和9月份承担了我国第一届全国极限运动会冲浪运动比赛和全运会青训赛比赛,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人工冲浪池内完成的国家级冲浪比赛。

这次研发经历,使他认识到面对科研难题,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韧性,学会协调好上下级和各个合作单位的人员关系和资源调配,保证大工程的顺利开发和完成。

不管是医疗科研还是奥运冲浪池的研发,校友王厚生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为自己的时间赋予意义,还在为科研事业增添光彩。

版权所有 © 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部
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 邮编250353 鲁ICP备05046217号[网站管理]